【水源社區】老樹
世博天燈館的後方,有一座令我們驕傲的古蹟:新竹水道—取水口。 完成於1929年(昭和4年),總工程經費106萬5千日圓,是當時台灣數一數二的重大公共工程,總督府補助二分之一,新竹州廳補助四分之一,剩餘四分之一則向銀行貸款。取水口由六座集水井收集地下伏流水後彙集至唧筒井,再透過唧筒室內之高壓馬達,將唧筒井內之源水抽至十八尖山的水源地,進行淨水程序。淨水後輸送至新竹街,也就是今日的新竹市區。
現今「新竹水道-取水口」雖已無實際功能,但「水源里」這個名字卻留了下來。距離車水馬龍的園區、清交大不過十多分鐘的車程,水源社區卻是一片綠意盎然,當地所種植的韭菜更是北部地區主要供應區。水源國小校歌歌詞中的「韭菜青蔥映水源、頭前溪畔讀書聲」,點出了水源社區的產業及地理位置。
靜謐的水源社區,時光在此似乎過得特別慢。 一棵棵的老樹、蜿蜒的水圳與一座又一座的百年古厝,目前仍在水源社區中,訴說著一代又一代的故事。